教育是愛與被愛的學問
發布時間:2023-07-18 10:17:09 | 來源:新華出版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靈萱導語: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幾千年的歷史演進,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自信是凝聚和引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文教事業的發展必將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因此,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教育的作用,新華出版社特開設“新華文教”專欄,以文字或者視頻的形式為讀者朋友推薦介紹優質的文化與教育類圖書,展示文化大家和教育名家的哲思和魅力,從而幫助讀者朋友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加深了解,并從中汲取文化與教育的精華和力量。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是愛與被愛的學問。
對兒童擁有仁愛之心,是一個人的良心,也是一個社會的良心。
對教育付出真情,對兒童付出真愛,兒童是能體會得到的。因為我是父母,我是教師,所以我必須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給兒童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方法,哪怕只是一句鼓勵的話,一個鼓勵的姿勢、動作、眼神……在父母和教師的生活里雖然有低落有悲傷,但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定會有光;在父母和教師的字典里永遠沒有“不行”和“討厭”,有的只有“努力”和“快樂”。
教師對兒童的愛猶如父母之愛。鼓勵兒童早睡早起,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文明生活的習慣;每天相互勉勵,拒絕快淺碎,深入閱讀,獨立思考,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仁愛之心是師德的重要體現。教師要在德化的人生中升華自己的精神境界。優秀教師是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他的人生是道德化的,在德化的人生中,升華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升華兒童的精神追求。
兒童學習生涯里最難忘的老師都是獨具人格魅力的老師。這樣的教師,熱愛兒童,尊重兒童,解放兒童,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在課堂上如魚得水,思路清晰,讓兒童享受充滿人文精神的課堂,享受動感的課堂,享受智慧的課堂,用千百倍的耕耘,換來桃李滿園香;這樣的教師,不僅是教師,更是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懂得用平等的方式對待兒童,對自己的授課內容了如指掌,對工作熱情而自信,能抓住兒童的注意力,不會設置蹩腳的笑點,一切都自然和諧,有很多經典語錄,融合進教師本人的價值觀,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領兒童成長。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師生關系。朱熹的詩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正可以用來形容相處融洽的師生情誼。教師的眼里要充滿愛,充滿鼓勵和欣賞,和藹可親是教師美好教態的注腳,感人肺腑的話語能醫治孩子心靈的創傷。在這樣的教師面前,兒童能感覺到自己被當作人對待,被尊重,被理解,也被引導。
教育要教給兒童終身受用的東西。真正的教育在于自我教育。引導兒童自主發展,要培養兒童的自我反省能力,讓兒童清醒地認識自我。引導兒童自主發展,更重要的是激發兒童內心向上的力量,激發兒童自己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在大千世界中,人類有人類的價值,自然有自然的價值,在人類的發展階段上,成人有成人的價值,兒童有兒童的價值,要把成人當成人,把兒童當兒童。
把兒童當兒童,就是要研究兒童,尊重兒童,按照兒童的生長規律來教育兒童。全社會的成年人都負有保護兒童健康成長的責任,都要做兒童成長的保護著、引領者和促進者,做兒童的良師益友,保護兒童身心安全,促進兒童和諧生長,使兒童獲得健康發展。
魯迅先生的人生觀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他解釋說:“我之所謂生存,并不是茍活;所謂溫飽,并不是奢侈;所謂發展,并不是放縱。”巴金先生晚年躺在病榻上依然關心著孩子們,他說,他被夢魘所纏繞,是因為“孩子們不能過他們自己的生活”。陶行知先生主張六大解放: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之能思;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之能干;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兒童的嘴,使之能講;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之能接觸大自然和社會;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逼迫趕考,使之能學習自己渴望的東西。這是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思想,主張將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兒童。
魯迅、巴金、陶行知……他們火熱的心腸、智慧的思考、真誠的呼吁,讓人感動,令人警醒,使人禁不住心潮起伏,深長思之。
尊重兒童,熱愛兒童,解放兒童,是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標志。
書名:《心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