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97超碰超碰窝窝,亚洲欧美人高清精品a∨qwo,中文字幕人妻在线视频资源站,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出版人手記 | 紅色傳承 歲月留聲

發布時間:2023-12-22 09:57:41 | 來源:新華出版社 | 作者:王雙 | 責任編輯:孫靈萱

編者按:一部經典圖書是如何產生的?離不開作者的寫作初心、創新創意和嘔心瀝血之功,同時,“為人作嫁衣”的出版人同樣不可或缺。出版人——策劃人、圖書編輯、設計師、校對員、印刷人、發行人、書店人,在一本書出版和流傳的過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在一本書誕生的背后,還有哪些精彩的故事?新華出版社聯合《出版人》雜志,推出“出版人手記”專欄,為讀者講述每本書背后的出版故事。在這里,我們能看到每個選題的來之不易,看到每個段落的字斟句酌,看到每個封面和書名背后的用心良苦,也能看到一群可愛的出版人,他們是這么認真、這么努力,他們的故事或許并不驚心動魄,但一定鮮活生動。就讓我們從另一重角度去審視手中的書,去感受每一本書誕生的別樣精彩吧。深夜痛哭后仍然初心不改,才有機會在出版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2023年的12月13日,北京迎來了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雪,潔白的雪花紛紛灑灑,堆雪人、打雪仗、拍雪景,大朋友、小朋友們都盡情享受著初雪帶來的快樂。與初雪一樣令我開心的是,《紅星閃閃:聽爺爺奶奶講述先輩的故事》一書在這天也出版了。輕撫散發著墨香的新書,回憶起本書的出版過程,我不禁感慨萬千。

傳承紅色精神的初心

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紅色見證著我們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奮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凝結著我們黨百余年奮斗歷程中薪火相傳的紅色基因。紅色故事是中國革命歷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給予人精神洗禮的生動教材。

因為工作關系,我有機會與多位革命者后代接觸,聽他們講述先輩的革命事跡,每一次,都會熱淚盈眶。

本書主編蕭南溪奶奶的父親蕭鋒將軍,12歲就參加了革命,指揮并參加過1365次戰斗,6次身負重傷,他和千千萬萬革命先烈一樣,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他們用鮮血甚至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蕭鋒將軍從參加革命起就開始寫日記,64年從未間斷,用日記的方式填補了“戰史”的空白。他曾和蕭南溪奶奶說:“我成千上萬的好戰友,有的能打仗,有的有文化、有能力,但他們都走了……我只要還有一口氣,就一定要把他們的光輝事跡寫下來,傳下去。”

把戰友的革命事跡“寫下來,傳下去”的信念,讓蕭鋒將軍筆耕不輟64年;而父親和其戰友的革命事跡,也激勵著蕭南溪奶奶不僅要傳承革命光榮傳統,更要在弘揚紅色基因的道路上矢志不移。自2010年開始,她和許多革命者后代就在江西干部學院開設講座,和學員們一起談初心、話家風,到全國各地宣講,把紅色精神、紅色家風送到社區、學校和企事業單位。

主編李燕梅,曾任中共北京市朝陽區委黨校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與蕭南溪奶奶相識多年,二人志同道合,致力于紅色故事的宣傳。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復興的希望。為了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文化,我們想請蕭南溪奶奶和李燕梅老師主編一本面向青少年,有溫度、有力度的紅色圖書。

我們的想法得到兩位老師的積極響應。二人做事雷厲風行,說干就干。她們先后聯系了革命先驅馬駿、“紅色大管家”毛澤民、新四軍軍長葉挺、“龍潭后三杰”之一熊向暉、“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隱蔽戰線烈士劉光典等25位革命先輩的后人,大家都很支持這一想法,認為這是在做一件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好事。

25位爺爺奶奶立馬行動起來,一點點收集資料,一遍遍修改文字,整理了約10萬字、30余張珍貴圖片,以既對歷史負責又對現實負責,既對前人負責又對后人負責的態度,將革命先輩的事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寫出來,力爭將本書打造成一首獻給革命先烈的正氣歌,一部為青少年注入精神動力的紅色精品。

編輯中的一次次感動

能參與這樣一本書的編輯工作,以出版人的方式向革命英烈致敬,我備感榮幸。編輯書稿的過程中,我曾多次去到革命者后代家中,同他們核實一些歷史史實,挖掘更豐富的史料細節,收獲了一次次的感動。

認識宋振鏞老人是在幾年前的一次紀念英烈座談會上。也許大家對宋振鏞這個名字并不熟悉,但說起“小蘿卜頭”宋振中,大家一定不陌生。“小蘿卜頭”是我國年齡最小的烈士,而宋振鏞老人,便是“小蘿卜頭”的親哥哥。

2023年3月的一天,我再次來到宋老家中。屋子并不寬敞,但收拾得干凈整潔。宋振鏞老人早已為我泡好茶,慈祥地對我說:“不要急,先喝口水歇一歇,我們再開始。”一口暖茶下肚,褪去了來時的疲乏,也讓我對眼前這位老人更增添了一絲親近。

“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媽媽抱著弟弟離開我們的背影,當時弟弟才1歲,還那么小。誰能想到,這一別就是永生。”時隔70多年,宋振鏞老人想起離別的那一幕,仍忍不住潸然淚下。“父母和弟弟留給我的記憶太少了,在他們犧牲之后,我花了幾十年時間去了解父母和弟弟的故事。”宋振鏞老人從1964年開始走訪父輩難友等知情人,腳步幾乎遍及全國各個省市。在小說《紅巖》之外,更多的史料多次讓這位烈士之后動容。之后,他開始走遍全國,將父母、弟弟的故事分享給孩子們。“宣傳父母的故事,也是我繼承他們遺志的一種方式。如今,我已經80多歲了,只要我還能走得動,我就會堅持下去。”

告別宋振鏞老人的時候,已是傍晚,他和老伴正好有事外出,遂與我一同出門。我提議打個車送二老,老人家連連擺手,說:“不用不用,我們腿腳還利索,坐公交就可以。這點辛苦算得了什么。”落日余暉下,兩位老人攙扶等車的背影讓我動容。

讓我落淚的“小蘿卜頭”

“蠶豆稈,低又低,結出的大豆鐵身體。牢房的力立夸大豆,世界上吃的數第一……”2022年,紅色兒童劇《大豆謠》上演,也讓大家知道了祖國的西北還有一位“活著的小蘿卜頭”。

1940年,僅8個月的羅力立隨革命父母入獄。在長達6年多的監獄生涯中,由于生活環境惡劣,嚴重缺乏營養,小力立看起來比一般同齡兒童瘦小許多,后來被稱為“活著的小蘿卜頭”。監獄里的小力立撿到了一粒大豆,吃后覺得這是世上最好吃的東西。這讓她的大獄友“西部歌王”王洛賓深受觸動,為小力立寫下了這首《大豆謠》。

“小力立,笑瞇瞇,媽媽轉身淚如雨。街頭上叫賣糖板栗,牢房里大豆也稀奇。”聽著《大豆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巧克力、棒棒糖、冰淇淋……現在的小朋友幸福生活在祖國的懷抱中,在溫暖的教室里讀書,有各種各樣的零食。如果不是這些歷史,如今的讀者們恐怕無法理解,為什么會有人認為大豆是世上最好吃的東西。羅奶奶用她的親身經歷,對青少年進行了一次生動的紅色教育。

無法忘記的“追尋”

《潛伏》《風箏》《無間》……近年來,很多熱播劇真實再現了戰爭年代隱蔽戰線上的驚險故事,將無名英雄的事跡展現在觀眾面前。這些英雄們隱姓埋名,深入龍潭,于無聲處建奇功。然而,現實遠比電視劇里來得真實鮮活。劉玉平爺爺的父親劉光典,便是眾多無名英雄中的一位。

劉玉平爺爺的辦公室坐落于一處四合院的一間偏房中,面積不到10平方米,卻滿滿地存放著關于他父親的資料。年過七旬的劉玉平爺爺多年來苦苦搜尋、挖掘、宣傳父親劉光典的事跡,現已頭發斑白,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一道道皺紋,但他仍精神抖擻,充滿干勁兒。

“父親在我1歲多時就離開了我。我曾多次問母親,父親去哪兒了?母親對我講:‘等全國解放了,你的父親就會回來了。’可是父親一直沒有回來。母親悉心撫養子女,默默支持著丈夫的革命事業。幾年后,母親病逝了,年僅32歲。她到去世也沒見到自己的丈夫。”回憶起自己的母親,劉爺爺的眼中泛起了淚光。

哪個孩子不想念自己的父親呢?“自己的父親是誰?他在哪里?”為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劉玉平爺爺追尋了大半輩子。

1991年,劉光典被追認為革命烈士,2008年,劉玉平爺爺到臺灣將他父親的骨灰接回來安葬。

追尋父輩的足跡,宣傳父輩的事跡,成為像父輩一樣高尚的人,是劉玉平爺爺,也是眾多革命者后代一直在做的。

馬克思曾說:“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感恩先輩先烈的奮斗犧牲,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為奮進新征程、奮斗新時代增添開拓前進的信心和勇氣。我想,作為一名出版人,把革命先輩的事跡記錄好、傳下去,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也許是我對他們最好的紀念。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的要求,在編輯書稿的過程中,我們力求真實,有時為了核實先輩的生平事跡,要反復查找資料;因為這本書的讀者是青少年,所以我們盡量用通俗、飽含情感的語言,選取最能體現革命先輩精神的生動事例;我們在書中還附了若干歷史圖片和音視頻,幫助讀者增強閱讀的鮮活感和記憶。

對廣大青少年來說,這些紅色經典故事歷經時間淘洗,歷久彌新,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在青少年成長中發揮著培根鑄魂的作用。紅色傳承,歲月留聲,讓我們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本書在編輯過程中,得到了各位作者和同仁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謝。

(王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