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人人97超碰超碰窝窝,亚洲欧美人高清精品a∨qwo,中文字幕人妻在线视频资源站,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2023年,哪些文學事件令你印象深刻?

發布時間:2024-01-04 09:30:10 | 來源:澎湃新聞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靈萱

2023年落幕。

這一年,是“紀念之年”。我們通過閱讀,通過講述,紀念魯迅的第一本小說集《吶喊》,紀念波蘭詩人維斯拉瓦·辛波斯卡、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南非作家納丁·戈迪默、美國“黑色幽默”代表作家約瑟夫·海勒、哥倫比亞作家、詩人阿爾瓦羅·穆蒂斯的誕辰百年。

這一年,也是“告別之年”。大江健三郎、米蘭·昆德拉、A.S.拜厄特……以文字跨越國界的他們,是我們精神世界里閃耀的存在。還有“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黃永玉、帶來《呼嘯山莊》的“百歲老人”楊苡、帶來福克納、卡夫卡的李文俊、以《葉甫蓋尼·奧涅金》帶來一束光的王智量、對文學批評永遠充滿激情的“德公”程德培、“故事只講了一半”的萬瑪才旦……他們人已離去,但他們的文字,會在歲月的長河里得以永生。

這一年,還有許多新作問世。5月有畢飛宇時隔15年的長篇新作《歡迎來到人間》,6月有莫言的話劇新作《鱷魚》,7月有阿來的散文新作《西高地行記》,9月有賈平凹交出第20部長篇小說《河山傳》。不少青年作家的新作也讓人驚喜,比如90后中,薛超偉的《隱語》、三三的《晚春》、李婷的《在小山和小山之間》、楊知寒的《黃昏后》、丁顏的《雪山之戀》、王蘇辛的《再見,星群》、焦典的《孔雀菩提》、葉昕昀的《最小的海》、周于旸的《招搖過海》先后出版,幾部作品皆有不錯的銷量和口碑。

這一年,文學界還發生了許多事。莫言、余華、王安憶等名家引起校園轟動,《狂飆》《漫長的季節》《河邊的錯誤》《繁花》等影片從年頭到年尾見證文學與電影的夢幻聯動,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頒出,文學界熱議ChatGPT的影響、素人寫作和流量時代的文學“出圈”,余華成為首登《巴黎評論》“作家訪談”的中國作家……

2023年的日歷已翻過最后一頁,讓我們一起回顧國內這一年的幾大文學事件。

文學進校園引轟動

校園是文學的搖籃,這在2023年有了最好的詮釋。

先是3月26日,作家王安憶與余華來到華東師范大學,對談“現實與傳奇”。活動消息一經公布立即引起全校轟動,有人跑去行政樓連夜排隊,有人為此建了“余華老師追星失敗群”,有人發現票價在某網站炒到了一萬,主辦方更是緊急更換大場地,并安排線上直播——據筆者觀察,僅前一個小時華師大的視頻號就吸引了16萬人在線觀看,一個小時后數據又飆升到40萬人。

接著是5月17日,莫言走進復旦大學,與王安憶、陳思和展開對談,這場活動開放報名不到一分鐘,名額就被一搶而空。到了11月20日,莫言和于和偉對莫言新劇本《鱷魚》的臨場演繹更讓華東師范大學的師生直呼過癮。這是莫言第一次表演自己寫的鱷魚,活動現場人山人海,座無虛席。

如此文學熱情,讓人好像一下回到了1980年代——當時的校園就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文學據點。就像王安憶說的:“那個時代很美好,就是談文學。文學是我們最主要的事情。”

來自ChatGPT的“威脅”

在“漢語盤點2023”中,ChatGPT當選年度國際詞。3月14日,ChatGPT4.0發布,引發了人們關于語言理解和書寫的激烈探討。對文學界而言,ChatGPT也是貫穿一年的熱門話題。

10月18日,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暨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在成都開幕,也就在這個月,一篇名為《機憶之地》的小說在江蘇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賽中獲得了二等獎。清華大學教授沈陽在其個人社交賬號上發布消息,稱這篇小說從筆名、標題、正文到配圖都由AI完成。而在未提前知會評委的情況下,6位評審專家中僅1人看出了這篇小說由AI所作,還有3位評委為它投票推薦。

消息一出,人們不禁再一次為AI時代的人類文學感到擔憂和焦慮。人工智能影響的不僅是文學創作,對文學批評、文學翻譯乃至文學報道亦有影響。ChatGPT的到來,讓很多人的書寫變得無效。作家李敬澤表示:“我們需要重新站在文明和文學的原點上,思考我們如何成為真正的創造者一一既創造自我,又不斷創造著世界。”

“創意寫作”成立聯盟

2023年五四青年節,《青年文學》發出了“現在出發·小說專號”,刊發的15篇小說皆為在校學生的作品。讓人眼前一亮的是,00后作家也在這期全國高校學子的小說專號中登場。

而就在“現在出發·小說專號”推出前一個月,“中國大學創意寫作聯盟”也在華東師范大學正式成立。該聯盟由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9所大學的相關創意寫作機構聯合成立,是一個全國性、學術性的非營利性組織,指導單位為中國作家協會,秘書處設立于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這也是全國高校首次為“創意寫作”成立聯盟。

“創意寫作”在中國已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未來它會帶來哪些文學新人和作品,它會如何作用于整個文學生態,都值得持續關注。

影視和文學神奇聯動

從年初的《狂飆》到年中的《漫長的季節》,再到年底的《河邊的錯誤》《繁花》,影視和文學一直能擦出神奇的火花。

由王家衛執導的《繁花》改編自上海作家金宇澄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分普通話版和上海話版兩個版本,備受觀眾期待。數據顯示,央視八套開播僅10分鐘收視率就破了2。上海文藝出版社方面也透露,隨著電視劇的開播,目前已加印了12萬冊小說。

而《河邊的錯誤》無疑成為2023年文藝片里的一匹黑馬,這部改編自余華先鋒時期小說的電影給觀眾留下很大的回味空間,在各大平臺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的分析甚至超過專業影評人,讓人直呼“高手在民間”。

年中的《漫長的季節》豆瓣收官9.4分,已躋身近十年最好的國產劇之列。這部劇的“文學策劃”是85后東北作家班宇。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劇本身在講故事,小說也在講故事。我和辛爽導演達成一致的是,故事都只是我們的一個外殼,我們想借故事說出自己的話,說出我們對時間的理解,說出我們的審美和價值。”

《狂飆》則是2023年初最受歡迎的一部劇。它和文學的夢幻聯動在于——伴隨《狂飆》的爆火,演員張頌文早前在文學刊物上發表的作品也被網友“翻”了出來。2014年,他在《讀者:全世愛(原創版)》發表過懷念媽媽的文章《火柴天堂》;2017年,他在《天涯》第3期發表了散文《在心里點燈的人》……

澎湃新聞記者特采訪了張頌文當年的責任編輯。編輯表示張頌文的文字屬于典型的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那種,有些江湖氣息,是那種在野的,新鮮的,讓人眼前一亮,“其實所有的創作都是個人史。影視演繹也是一種創作,張頌文的表演估計也有他個人經歷的影子在。”

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頒出

8月11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在北京揭曉,五部獲獎作品分別是:楊志軍的《雪山大地》、喬葉的《寶水》、劉亮程的《本巴》、孫甘露的《千里江山圖》、東西的《回響》。

11月19日晚,“2023中國文學盛典·茅盾文學獎之夜”在烏鎮舉行。莫言、畢飛宇、遲子建、麥家、劉慈欣等眾多當代文學名家共同見證了這場文學的盛會,各大平臺的播放總量更達到了十幾億。作家們的獲獎感言,如孫甘露的“寫作引領我們反思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也令我們想象我們未曾擁有的”“榮耀很快就會消失,而那些為理想付出生命的人,才值得后人永久地記憶”,讓無數讀者為之感動。

作為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茅盾文學獎深受文學界的重視和全社會的關注。筆者也親歷了本屆獲獎作家線下簽售會的現場。活動從11月17日下午四點開始,當楊志軍、喬葉、劉亮程、孫甘露、東西趕到現場,五條彎彎繞繞的大長隊已等在那里。讀者們有的左手右手各一大布袋,有的直接抱起一摞書,男女老少都對簽書充滿熱情。當天下午的氣溫漸漸跌至十攝氏度,竟也有讀者排得滿頭大汗。

還有一個插曲發生在年底。《收獲》要出全年合訂本時,發現2023年6期雙月刊中有3期接近脫銷,合訂本“合”不起來。脫銷的3期雜志分別是第一、三、五期——第一期推出陳彥的《星空與半棵樹》,第三期推出畢飛宇時隔15年的新作《歡迎來到人間》,第五期推出賈平凹的第20部長篇小說《河山傳》,而陳彥、畢飛宇、賈平凹都是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作家。

文學“出圈”之問

從人文漫談節目《文學館之夜》到《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再到茅盾文學周,這一年,人們對于文學的“出圈”“破圈”也有了更多的追問。

文學界普遍認同,當下熱議的“出圈”和“破圈”其實是一個歷史命題的遙遠回聲——借助這些提法,試圖在流量時代重返文學曾經擁有過轟動效應的歷史階段,比如五四時期,比如文學能產生轟動效應的1980年代。

在今天,“萬物可直播,人人皆主播”。有評論者認為,“出圈”是好事,但真正的效果有待檢驗。在目前的算法里,只要點進去,哪怕看一眼就關了,也會被算進數字里。在“萬+”點擊量背后,文學是否有真正走到觀看者的內心,恐怕是更耐人尋味的問題。

亦有評論者認為,所謂“文學的黃金時代”,恰恰可能是“非常態的時代”。與其焦慮文學是否出圈,不如承認文學的小眾性和獨立性,與其為“出圈”“破圈”焦慮,不如先把圈子里的事情做好。

“素人寫作”深受讀者喜歡

近年,越來越多人開始嘗試書寫自我和他人的故事。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和各行各業,比如農民、礦工、醫生、老師、司機、外賣員、快遞員、保險代理人、公務員、程序員、檢察官等等,他們的寫作,被冠以“素人寫作”之名,已成為當下不可忽視的社會文化現象。

尤其在2023年,王計兵的《趕時間的人》、胡安焉的《我在北京送快遞》、楊本芬的《豆子芝麻茶》等作品陸續問世,深受讀者喜歡。《趕時間的人》和《我在北京送快遞》上榜豆瓣2023十大年度圖書,《豆子芝麻茶》在豆瓣2023年度中國文學(小說類)排在第二。

另據出版方透露,微信讀書上有20萬人閱讀《我在北京送快遞》電子書,喜馬拉雅的有聲書目前也有73萬聽眾;《豆子芝麻茶》雖于2023年10月出版,目前發貨已5.5萬冊,上市一個月就加印了,目前正在準備三刷。

“素人寫作”之熱也讓我們思考:他們是誰?他們的作品為何受到這么多讀者的喜歡?這一現象本身會給文學界帶來什么?

余華成為首登《巴黎評論》“作家訪談”的中國作家

2023年12月,老牌文學刊物《巴黎評論》(The Paris Review)的“作家訪談”欄目發表了對作家余華的專訪。這是中國籍作家第一次登上《巴黎評論》“作家訪談”。

“作家訪談”是《巴黎評論》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欄目,自1953年創刊號中的E.M.福斯特訪談至今,一期不落地刊登當代最偉大作家的長篇訪談,囊括了二十世紀下半葉至今世界文壇幾乎所有的重要作家,其中就包括34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余華的這篇訪談發在“小說的藝術”的第261期,由著名譯者白睿文(Michael Berry)采寫,內容既涉及余華的早年寫作經歷、文學師承以及文學觀,也有對于《在細雨中呼喊》《活著》《兄弟》《文城》等具體作品的追問。據《巴黎評論》系列中文出版方99讀書人透露,他們爭取將這篇訪談收入最新一本簡體中文版《巴黎評論》,也就是《巴黎評論·作家訪談8》。